夫妻一方去世后,财产的分割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去世一方的个人财产。首先,夫妻共同财产在去世一方去世后,通常会被分割成两部分,其中一半归生存的配偶所有,另一半则作为去世一方的遗产进行处理。如果去世一方生前立有遗嘱,遗产将按照遗嘱的指示进行分配;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处理。法定继承中,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他们平等分配遗产。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的分配通常遵循均等原则。然而,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会给予适当照顾。此外,对被继承人尽主要抚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夫妻双方尚未离婚,也可以分割共同财产。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或者另一方负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而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等重大理由,法院可以支持分割共同财产。